在辽阔的海洋环境中,风力发电机组、海上油气平台、航道运输设施等重要基础设施的日常巡检与维护,长期面临诸多挑战。传统巡检模式主要依赖人工乘船作业,不仅受天气与海况制约,还存在效率低、成本高、安全风险大等现实难题。杭州昊舜视讯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机场技术,构建了基于轮船平台的移动式作业体系,为海上智能巡检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,实现了从"人力依赖"到"科技赋能"的根本性转变。
昊舜某海上项目现场图片
海上巡检的特殊挑战
海上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对巡检技术提出了严苛要求。海域辽阔导致设施分布分散,巡检半径常达数百公里;气象条件复杂多变,风浪、盐雾、能见度不足等恶劣环境使有效作业窗口期不足50%;人工巡检需租赁船只并配备专业船员,单日成本高达数万至数十万元,且往返耗时严重制约效率;登临作业面临高空坠落、溺水等安全风险,特别是在台风季等极端天气下危险性陡增;传统巡检数据依赖人工记录,存在标准不统一、可比性差、实时传输困难等问题,难以支撑全生命周期管理。
无人机机场的技术优势
昊舜视讯无人机机场通过船载部署,形成了可灵活调度的移动式作业基地,其技术优势体现在五个维度:
01 全域覆盖与智能识别能力
以公司典型产品M300L无人机机场为例,部署在沿海岛屿或码头的无人机机场可覆盖半径8-10公里无遮挡海域,实现对海上风电场、石油平台、跨海桥梁的常态化巡检。集成AI识别算法的系统可实时识别设备缺陷、船舶入侵、海面污染等40余种风险场景,精度达毫米级,实现从"可视化监测"到"智能化诊断"的升级。
02 快速响应与持续作业能力
移动平台不受海岸距离限制,可随船舶抵达任何作业水域,满足应急巡检需求。依托船载动力系统,无人机可实现连续作业,通过自动充换电装置和智能调度系统,多架次无人机可协同完成大面积海域巡检任务,单日巡检面积可达数百平方公里。
03 数据实时处理与决策支持
通过船载5G/卫星通信系统,巡检数据可实时传输至指挥中心,结合边缘计算与AI分析技术,实现缺陷自动识别、风险预警及辅助决策,响应时间缩短至分钟级,大幅提升运维效率。
04 多元应用场景的实践验证
在海上风电场巡检中,系统可每日定时完成风机叶片、塔筒的自动检测,精准识别表面损伤、腐蚀等缺陷;在航道设施巡查中,对浮标、灯塔等助航设施的常态化巡视保障了航运安全;在海洋环境监测中,可快速响应赤潮、溢油等环境事件,为环保决策提供实时数据支撑;在应急救援场景中,可迅速抵达事故现场,通过无人机先行勘察为救援行动提供实时信息支持。
05 成本优化与安全提升
相较传统模式,移动机场可降低70%以上巡检成本,同时通过非接触式作业将人员安全风险降至最低,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。
未来展望
随着船舶平台与无人机技术的深度融合,海上巡检正朝着更加智能化、自动化的方向发展。无人机机场作为连接海洋与天空的枢纽,将构建起立体化、全方位的海上设施监护体系。
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巡检效率和安全性,更重新定义了海上作业的标准流程。从近海到远洋,从日常巡检到应急响应,无人机机场正在成为守护蓝色国土的重要科技力量,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。昊舜视讯将持续引领行业技术革新,以科技创新守护海洋安全,赋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。
昊舜视讯主要提供行业无人机增值应用开发以及VR内容制作(含三维重建)。
昊舜视讯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和无人机应用团队,研发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于原北京先进视讯公司,核心技术团队在软件平台、嵌入式系统、图像识别等领域有超过10年的工作经验。
